1944年7月,塞班岛被美军占领后,美国“空中堡垒”B-29,就可以从这里直飞日本轰炸,并安全返程了。
由此,加速了日本的灭亡。
一个月后的原子弹,也是从这里装进B-29肚里,扔到广岛长崎,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B-29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,在终结二战上,它和原子弹一样意义重大。
甚至,在战后也成为大国之间,军事现代化和国防实力的竞争标志。
鲜为人知的是,B-29并非美国一家独大。
B-29配图
紧跟其后的苏联,在原子弹砸向日本的时候,正在悄悄复制这个大鸟。
根据斯大林的号召,他们要“精确复制”出美国的B-29,实现从苏联直飞美国、从莫斯科携炸弹直抵纽约的洲际轰炸机。
问题是,这样的轰炸路线,是单程的,理论上可以实现,但有去无回,是一种自杀式的袭击线路。
不像“”塞班岛——东京”,B-29可以扔了炸弹再安全返回。
尽管如此,复制出的世界大鸟,也着实令美国惊骇了一回。
那么,这只苏联大鸟如何造的呢?
半个多世纪后,一本美国杂志《AIR&SPACE》解密了当年的copy过程。
B-29简历
一、大鸟送礼
1944年7月29日,一架从中国成都起飞的美国重型轰炸机B-29,在飞抵东北轰炸日军占领区后返航,不料,由于出现故障迫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。
考虑到美中苏是盟国,飞行员就想,降到这里应该是安全的。
或许会出现像降到中国机场那样,老百姓无私帮助,还好吃好喝招待。
但事实相反。
这个飞行员一降落,就被苏军控制,人机分离。几个月后,被安排从伊朗悄悄遣返美国。
盟国苏联敢这样对待美军,背后有两个考虑:
一是这样不得罪日本。因为日苏中立条约中,涵盖这样的义务。
苏联的庞大身躯,让他任何时候,都要避免腹背受敌。在西边希特勒倒下之前,斯大林会尽力不触碰东边武士的敏感神经。
二是美苏盟国之间,此时已经产生了深层次利益冲突。
共同御敌的背后,都知道未来彼此会有一场利益至上的力量对决。而军事实力,是核心。
B-29,苏联早几年前就听闻了它的传奇。
现在突然送上门来,正是对这个大鸟细打量、看端详的时候,怎么可以让它飞走。
斯大林即便押着不放,罗斯福他也不敢反目成仇。
他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B-29数据
扣留大鸟后,一个伟大的目标,立即在这个尚武的国度热捧:
比照B-29,造出一模一样的苏联大鸟。
用克隆的苏联版的空中巨无霸,直飞纽约或美国工业中心,形成洲际航空威慑,在战略上实现与西方的抗衡。
说干就干。
早干早追赶。
晚一天,就可能被美国抛在身后,军事竞赛就不得翻身。
于是,在禅悟了B-29的一切后,1945年6月22日,苏联正式启动了B-4计划。
这里的4,是搭载4台发动机的轰炸机的意思。
配图
二、COPY的底气
斯大林对航空工业非常重视,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坐飞机。
平时他出行,都是乘坐极其安全的轿车或火车专列。
一次,他去伊朗开会,伊朗的铁路轨道距离,与苏联的不同,他无法直达德黑兰。无奈,他才坐了一次飞机去开会。
这架飞机,还是从美国“租借”过来的C-47运输机。驾驶员,是斯大林亲自挑选的一个有驾驶经验的苏军中校。
这则轶事,从侧面证明了苏联对美国航空技术的信赖。
苏联这个红色巨人,从一开始就在艰难险阻中诞生。
从落后积弱的农业国,到红色工业大国,只用了两个五年计划。
在钢铁强人的带领下,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劳动和牺牲,取得令西方瞠目的成绩。
比如他们的地铁,二战前已经世界一流,富丽堂皇,远超欧美。
再比如,斯大林在当权之初,就重视发展军事,1930年代就拿出巨额补贴,支持苏联航空业。
到了1940年代,斯大林重组航空业,研发新一代战斗机、轰炸机。其高瞻远瞩,为苏联二战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1941年夏,德国发动突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,强悍的德军险些把“泥腿子”苏联打趴下。
然而,就在这样的条件下,靠着刚刚发展起来的工业,以及就那么早起步一两年的宝贵时间差,苏联得以迅速恢复军事实力。
到了1945年,时事轮回,胜利在望时,苏联已拥有了1.5万架作战飞机。
更不消说张鼓峰、诺门坎2次交锋,让跃跃欲试的日本,尝到了工业化苏联的坚硬老拳,从而阻止了日本的北进计划,转而南下欺负英美“鞭长莫及”之地。
这段历史证明,即便是泥腿子出身,如果能瞅准机会,时不我待,迅速装备,强化锻造自己,也完全可以在霜刀血雨中完成历史蜕变,成为打不败的钢铁巨人。
纵观邻国,苏联是这样,日本也是这样。明治维新上下协力,全国脱胎换骨,集体西化,速实现富兵强国,明治八年就出兵征韩。
不得不说,人心齐,泰山移。
一盘散沙,只会积弱内卷。给你个B-29,也只能修个机场,求他人援战。
这就是苏联copyB-29的信 心来源。
另外,经过4年的卫国战争,苏联发展出一支庞大的空军,积累了大量飞机设计师、成熟的工厂和优秀的飞行员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见识上达成高度一致,都意识到战略空中力量,是未来战争的决胜王牌。
因此,发展4架大型轰炸机,对垒B-29,计划一经提出,便得以高度认可,并迅速落地开工。
苏联航空业一景
三、走近大鸟
罗马并非一日建成。
苏联的工业化过程,伴随着残酷的斗争和巨大的牺牲。
幸亏,1941年爆发的卫国战争,改变了这一路线。
国家危难,需要团结所有人,共御外侮。
因此,一批批曾被清洗抓起来的精英人士,被释放出来,回归原来岗位,或走向战场,为国效力。
安德列·尼古拉耶维奇·图波列夫,就是其中之一。
作为飞机设计师,他在几年前曾被控告向德国泄密,然后被抓了起来,判了个无期。
1943年底,他被释放。
据说斯大林亲自召见并向他道歉,对他委以重任,造飞机,捍卫国防。
斯大林还告诉他,B-4,应该是B-29的“精确复制品”。
此时的苏联,手中已经有了3架B-29,都是美军“送上门的礼物”。
苏联量产的图-4
为精确复制,图波列夫对其中的一架进行了彻底拆解。其余的用于复制品试飞比较等用途。
这架被拆解的,叫“特别的阿诺德将军”号。
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剖大鸟的。
首先,他们搬着英语字典,对B-29内所有的英文标识进行翻译,注解,重新贴上标签。
然后反复试飞,研究其性能特征。
他们惊讶地发现,B-29具有很多高新技术,也许苏联航天技术根本无法企及。
比如,B-29头部是水泡状的有机玻璃座舱,用了大量的轻质铝合金。
其内部,配备了增压座舱、超强的大功率增压发动机、超大轮胎、遥控机枪、诺顿轰炸机瞄准技术,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仪器等。
尤其是驾驶舱里的中央火控系统,通过计算机化的遥控,通过电缆连接炮塔射击,只需要瞄准,按下按钮,就能在后面实现精准遥控和射击。
遥控炮塔
这样的电影大片里的场景,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,也是远超苏联人的能力范围的。
如何把这一切高科技仿造出来,批量生产,是图列波夫团队巨大的挑战。
这犹如一架外星人战机坠入地球,或《变形金刚》里的蝎子的一条腿被斩获,地球人把它捆绑起来做研究。
4架B-29,美国波音公司从1934年就开始了研发,中间数次升级设计方案,用了近10年的时间,才造出这个世界第一巨无霸。
同一时刻,美国开始研发巨无霸时,苏联的航空业才刚刚起步。
所以,技术的落后,让他们见到B-29后,无不惊讶。
更不用说复制零部件了。
难度可想而知。
有些东西和技术,苏联压根闻所未闻,见亦未见,即便有生产零部件的工厂,也没有那设备,造不出的。
但是,不管怎么说,斯大林说要复制出一个,就必须复制,而且是精确复制。
四、解剖复制
图列波夫的设计局,全员上阵,开始肢解。
时间是1945年7月初,即B-4计划启动后的10多天后。
他们卸下每个部位、每个零件、每个开关、每条线缆,每个螺丝钉……,编号、标注后,分发给不同的设计小组。
被拆下的B-29零件,大大小小有10.5万个,把图波列夫的设计局的2层楼,都摆满了。
他们逐一分析、拍照,图纸绘制了4万份,制图师用了1000多人。
设计局的人,快马加鞭,一个月休息一次,尽快把这个“外星生物”给搞透彻。
第二步,对每个零部件进行精确复制。
图波列夫召集了全国64家设计局,900家工厂。光主干部分就用了7个公司进行分解制造。
拆解B-29
为保证生产,苏联政府(部长会议)二号人物米高扬,亲自协调解决一切问题,资金、人员、单位,举全国之力,复制一个高科技。
集中力量办大事,苏联有的是成功模式。
为保证产品质量,每个项目负责人都签军令状,任何质量或生产时限出了问题,都要向贝利亚(苏联警察机构和国防负责人)作出解释。
为保证10万个零件准时交工,设计局的一面墙上,写满了时间进度控制表。
苏联人干活认真起来,也是拼了命地疯狂。
尽管如此,在一些具体问题上,他们还是无能为力。
比如,B-29采取的是美制计量单位,换算到俄制单位,依然不够精确。
如,飞机的蒙皮铝合金,厚度是1/16英寸,约为1.5875毫米。当时苏联没有这种精确的造板技术,只能生产出0.8——1.8毫米之间的厚度。
尽管他们反复修改制造技术,最后勉为其难,造出来的大鸟,总重仍然超过了B-29的1%。
再如,高精尖的计算机系统、电路开关,尽管是仿制,苏联人也是付出了超难度的工作和心血。
最束手无策的,是B-29的超大轮胎,所有航空工业都无法生产,怎么办?
像演电影一样,他们派出特工,到西方国家搜罗,在战争剩余的物资市场上,购买这些稀有部件。
不管怎么说,千难万难,没有人更难,问题再多,没有方法多,精确复制不能停滞,洲际轰炸威慑的目标,必须交付。
1945年7月拆解,1947年5月,复制品终于下线,它的名字不叫B-4了,而改成图波列夫名字的简称:图-4。
五、试飞
首次试飞,要求保密,但工人们获悉后,仍然成千上万地涌到机场外的道路上,万众高呼,庆祝图-4升空。
首次试飞,驾驶员差点被热死,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,增压舱的空调不能工作,导致里面的热空气集聚,当走下机舱时,3人浑身汗水,犹如从海水中出来。
改进后,当年8月,苏联在航空节上,高调向世人宣布,拥有与B-29同样性能的图-4诞生!
同时,批量生产已经在路上。
当3架图-4出现在莫斯科机场时,受邀的外国观察家,以为是几年前“消失”在苏联的3架破B-29。
试飞的图-4
然而,当另一款改造升级的图-70客机出现时,他们开始为苏联的强大航空实力震服。
翌年,图-4具有了作战能力。
1949年8月,图-4上首次引爆核装置。
1950年,苏联已经部署了9个轰炸机团,每个团装备32架图-4。
1951年10月,图-4首次投下一枚原子弹。
至此,苏联终于拥有了对垒西方的空中力量。